南网能源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PRODUCT CENTER
南网能源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首页 > 产品中心

MBG3671路灯控制器
MBG3671路灯控制器
MBG3671路灯控制器
MBG3671路灯控制器
MBG3671路灯控制器
MBG3671路灯控制器

南网能源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公司的营业范围为:节能业务投资服务;节能环保产品研制、制造、销售;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利用;燃...

时间:2023-12-17 21:34:52   作者: 产品中心

详情

  公司的营业范围为:节能业务投资服务;节能环保产品研制、制造、销售;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利用;燃气分布式多联供能源站建设、运营;生物质和固体废弃物发电及综合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冷、热、电、蒸汽、工业气体等能源供应及其相关多能互补业务。固废处置;污水处理;大气治理;土壤修复。

  公司主要是做节能服务,以“整合技术、研究政策、服务社会”为使命,围绕综合能源供应商(用“好能源”)和综合能源服务商(“用好”能源)两大战略定位,以引领综合能源产业新生态为愿景,为客户能源使用提供诊断、设计、改造、综合能源项目投资及运营维护等一站式综合节能服务。公司是用能侧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参与者,按照每个客户所在行业特性、外部环境资源禀赋情况、客户自身经营特点和节能减排需求,通过整合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充分的利用高效节能环保设备,转变客户用能来源、用能方式,在实现用户对各类能源需求的同时,降低客户用能投资风险,提升客户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费用和碳排放,以此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综合能源供应商(用“好能源”):通过投资运营综合能源基础设施,充分的利用可再生、清洁、高效的能源,如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的开发利用,为用户更好的提供电、冷、热、气等多种能源,实现在用能中心就近消耗,以优化用户能源结构。

  综合能源服务商(“用好”能源):紧紧围绕用户的多元化用能需求,通过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帮助客户挖掘巨大的节能潜力,减少能源消耗和能源费用,推动智慧用能,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不断的提高用户的用能体验。

  公司主要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节能服务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具有节能效率高、降低客户节约能源改造风险等优势。公司依据客户的经营特点和外部环境状况,在充分了解客户节能需求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节能诊断服务以及定制化的节能系统方案,并对客户的用能系统来投资改造等;改造建设完成后,用能系统由公司运营管理,通过改造后的节能效益收回投资和实现盈利。

  工业节能服务,为广大工业客户提供综合节能解决方案和高效节能的用电、用冷、用热、用气等综合节能服务,最重要的包含分布式光伏节能服务、工业高效能源站节能服务等。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分布式光伏节能业务的企业,目前开展的分布式光伏节能业务涉及汽车制造、家电、烟草、造船、机械重工、生物制药、食品加工、仓储物流等多个行业,服务客户包括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四川长虹(600839)、美的、可口可乐、TCL、海信等大型企业。

  分布式光伏节能业务:对工业公司用电需求情况、屋顶面积和厂房承担重量条件等做多元化的分析,提出符合客户用电需求的光伏发电节能减排服务。分布式光伏节能服务一般由公司向用能客户提供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投资、施工建设、并网、运营维护等服务,在运营期结束后,通常公司将分布式光伏系统无偿移交予工业公司。

  工业高效能源站节能业务:分析诊断工业公司用能需求,综合运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智慧能源运营系统,通过投资改造并辅助运营维护工业企业的用冷、用热、用气等用能设施,将先进节能设备、能源系统优化、高效运营管理等充分运用起来,全方面提升客户能源系统效率,为工业公司提供可靠、高效、节能的综合能源服务。

  建筑节能服务,主要是公司向客户提供既有建筑综合节能服务和新建建筑(园区)高效的供冷、供热(水)、照明等一站式综合节能服务。公司已在医院领域逐步形成独特优势,为医院的用能系统改造、设备运维、数字化后勤等方面提供综合性服务,目前正在合作的有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能改造及轨道交通领域建筑节能服务。

  对于既有建筑:进行节能诊断,分析能耗情况,提出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节能方案,通过节约能源改造,降低客户用能成本。

  对于新建建筑:将节能目标贯彻到新建建筑用能设备的设计、建造、以及长时间运行的全过程,通过投资并运营新建建筑高效用能系统,降低客户用能成本。

  城市照明节能服务是对城市照明系统开展节能诊断,分析其能耗情况,设计节能方案并对照明系统来进行运营管理,以达到光源利用率最大化的目的,从而推动城市节能减排。

  除上述节能服务外,公司还开展综合资源利用业务,主要是通过农林废弃物发电、供热以及农业光伏发电,合理循环利用生物质能,提高农用地或未利用地使用效率。其中,农光互补主要在农用地、未利用地上方搭建支架铺设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下兼顾农业生产。

  上述业务类别中,公司工业节能业务中的分布式光伏节能业务及综合资源利用业务中的农光互补业务和生物质综合利用业务涉及电力相关业务。公司通过分布式光伏等方式提升客户清洁能源使用比例,通过农光互补及生物质综合利用推动资源综合利用,积极落实国家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政策,相关业务分布以南方五省区为主、辐射全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门类(M)中的“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大类(M75)中的“节能技术推广服务”。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节能和提高能效对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能源利用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稳步的增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必须彻底改变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切实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以更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与其他措施相比,节能和提高能效是当前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降碳手段。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领域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7%,建筑领域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超24亿平方米、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达91.2%,公共机构领域70%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综合能耗分别下降19.9%、22.6%。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我国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近30亿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深度调整。为应对能源危机,欧洲多国普遍采取更严格的节能措施,增强能源获取可靠性可负担性。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总量还将持续刚性增长。为此,必须着力提高能效、充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牢牢守住高水平发展的安全底线。可以说节能和提高能效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有力抓手,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护发展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应对各行各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来的能源供需矛盾,我国就已经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节能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从工业到农业等行业、从生产到生活的所有的领域,都开始深入推动节能降耗;上世纪80年代,我国发布《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90年代,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每个五年规划期,国务院均制定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系统部署节能工作。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我国已逐步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1+N”的政策体系,全国已形成自上而下、每个方面共同推进“双碳”的良好格局和政策市场环境。中央与地方政策齐头并进,形成了设计合理、分工明确、保障完善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及各地区的碳达峰实施方案相继出台,在各行各业掀起了“双碳”热潮,为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驱动力。中央财政也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资产金额的投入力度,完善节能降碳税收优惠政策体系。此外,国家和地方出台数十项支持能源托管的政策,市场反响强烈。

  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公司数达到11,835家,同比增速达35.6%;从业人员达到88.6万人,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5,110亿元。

  从成立时间看,2005年及以前成立的节能服务企业数量为759家,占总数的6%;2006年至2010年间成立的公司数量为1,299家,占总数的11%;2011年至2015年间成立的公司数量为2,503家,占总数的21%;2016年至2020年成立的公司数量为2,254家,占总数的19%;2021年及2022年成立的公司数量为5,020家,占总数的43%。

  从注册投资的金额看,注册资金在500万元(含)以下的节能服务企业数量5,154家,占总数的44%;500万元至2,000万元(含)之间的公司数量为4,087家,占总数的34%;2,000万元至1亿元(含)之间的公司数量为2,115家,占总数的18%;1亿元以上的公司数量为479家,占总数的4%。

  从分布地域看,节能服务企业数量最多的五个省/直辖市分别为江苏、山东、广东、北京和浙江。

  节能服务企业持续表现出聚集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分布特点。其中,2022年新注册的3,469家节能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地。

  长期以来,节能服务从业主体呈现“多而弱”、“小而散”的格局,但近年来出现了行业整合加速,产业资源向头部企业汇聚的趋势,同时受用能企业分布影响,节能服务产业区域聚集效应明显,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节能服务企业的主要发展区域。在产业政策利好、产业规模提升的大背景下,行业内现有的专业服务企业紧抓市场机遇,不断的提高市场之间的竞争能力;众多央企、大型能源集团等外部市场主体抓住新电改和结构转型等机遇大举进入节能环保产业市场,抢占市场资源;与此同时,节能行业的产品提供商、用能方、资本方等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及跨界入行企业显著增加,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更激烈。产业创新方面,节能市场需求及竞争加剧促使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不断涌现,数字化和智慧化与节能服务的深层次地融合,有效提升了产业效率,大幅度提高了能源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节能服务公司为适应新的市场需要提出合同“双碳”服务等新模式。

  成立十多年来,公司深耕节能服务领域,不断的提高节能技术水平,构建了覆盖节能设计、改造、服务等环节的综合节能服务体系,打造了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绿色平台;公司持续积累项目经验,投建了一大批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大型绿色能源示范项目,形成了立足南方五省、遍及全国的市场格局。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完整的项目建设及管理体系、良好的品牌形象等综合优势,公司始终处于分布式光伏节能服务行业领头羊,并在医院、学校、通信等建筑节能领域形成独特优势,成为了行业中少数能够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大型节能综合服务机构之一。

  2023年上半年,公司坚持在大局下行动,深入领会习关于国资国企、能源电力的重要论述、重大部署,和南方电网公司“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大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战略性新兴业务融合集群发展”的工作要求,紧密围绕年初董事会制定的经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各项强企举措。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328.81万元,总利润25,688.75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430.55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期关于能源电力保供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南网能源新实践。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效,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持续推动公司党委“两个维护”八项机制有效运转,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把“两个一以贯之”不折不扣落实到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中。

  报告期内,公司逐步优化授权体系,根据“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原则,结合下属公司发展阶段,实施“一企一策”,优化分类、分级、分机构、分岗位授权,促进公司能快速响应新兴业务市场、逐步提升决策效率;逐渐完备与实现公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且具有自身特色点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强化计划督办机制、信息支撑机制、企情问询机制、预警应急机制等对于董事的履职支撑,成功召开董事战略研讨会,充分的发挥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和外部董事“智囊团”作用,组织外部董事开展重要项目和子企业现场调研,促进董事会运作更规范高效。以“共建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承办南方电网首个控股上市公司集体业绩说明会系列活动,打造全市场首次跨交易所、跨板块的能源产业链上市公司集体业绩说明会。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开展内部人才市场建设,研究探索人才共享、柔性团队、项目制用工等灵活用工形式,提升人力资源效能;研究制定公司2023-2025年度超额利润分享激励计划、公司2023年度超额利润分享实施方案,加强完善公司中长期激励机制建设。公司《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实施方案》全面承接国资委及南方电网公司工作方案和有关要求,通过强化投资项目驱动和资本运营驱动,分类施策、分步推进,加快推进公司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公司按表推进,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落地,在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度“双百企业”专项考核中再次被评为“标杆”,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评价中获评优秀,在南方电网公司改革三年行动考核结果为A。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业务升级转型,持续深耕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两大业务板块,战略调整退出生物质发电业务,加快向负荷聚合商转型,积极地推进主营业务升级赋能:在工业节能领域,公司瞄准集团客户,全力发展“能源站基地”,着力拓展规模以上能源站项目,新增服务工业冷站装机约10.40MW,工业气站装机约1.20MW;持续发挥分布式光伏节能赛道优势,聚焦行业前景好、持续经营能力强、能耗高的重点行业,打造平台型合作,不断深化、丰富服务内容,加快推进示范项目投产和批量项目落地,促进混业混域经营成效进一步发挥,公司经决策拟开展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装机容量约287.12MW,截至报告期末在运营分布式光伏项目装机容量达1,614.61MW。2023年上半年,工业节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0,488.51万元,同比增长15.53%,其中分布式光伏节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9,966.92万元,同比增长18.19%。

  在建筑节能领域,公司继续发挥在医院、学校、通信及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项目引领示范作用,加快相关领域的项目经验拓展;积极做出响应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部署安排,聚焦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获取并储备了一批政府等公共机关领域建筑节能项目;此外,根据《南方电网公司2023-2024年近零碳示范区试点建设方案》要求,公司热情参加南方五省区域内近零碳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建筑节能服务面积超52万平方米、托管电量超0.19亿千瓦时,建筑节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1,738.94万元,同比增长22.43%。

  在综合资源利用业务领域,受补贴不到位、燃料价格等因素影响,生物质项目运行效率较低,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618.14万元,其中生物质综合利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288.99万元,农光互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329.15万元。面对生物质综合利用行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压力和金钱上的压力,企业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严格落实生物质电厂“一厂一策”运行方案,多措并举推进生物质项目提质增效工作。

  习指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综合能源业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公司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公司积极探索业务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拓展的方向、策略和实践路径,进一步明确聚焦成熟业务做规模,做优做强节能、分布式光伏等业务,抢抓国家“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发展机遇、加快分散式风电业务布局,依托新能源产业基础,积极实施多种应用模式的大型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例如公司正在与广东交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推进的高速公客户侧智能化终端,持续推进核心功能升级迭代;聚焦重点项目谋升级,积极开展并推动重大示范试点项目的策划和落地,拓展园区级、城市级综合能源服务典范,提升影响力,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如公司打造的珠海横琴供电局线路工区近零碳建筑示范项目等。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的提高三大共享中心的服务支撑作用。财务共享中心方面,为适应公司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细化公司各层级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界面、管理流程,推动构建战略财务、共享财务、业务财务“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体系,有效加强业财融合,突出财务管理“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创造价值、防控风险”的功能作用。法律共享中心方面,印发《南网能源公司合规管理提升工作方案》,部署规范合规管理运行机制,设立合规委员会、合规官和合规管理员,健全合规管理组织;完善法律服务机构考评机制,优化法务资源配置,深化案件全过程管理;持续优化合同范本,明确合同规范管理标准,常态化实施合同检查。技经中心方面,充分的发挥技术“中台”作用,结合公司业务实际修订了节能板块可研编制标准大纲,编制通风、空调及空压系统主要设备技术规范书和空压站标准造价,印发项目工程签证、项目结算、重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验收管理细则等,进一步支撑各经营单位开展可研评审、图纸审查、结算管理、重要项目竣工验收及项目后评价等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联系实际业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需求,着力优化技术路线和产品、服务结构,节能板块从商业建筑楼宇末端智能化管控技术、公共事业建筑物用能逻辑智能化分析技术和高耗能机房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入手,新能源板块从开展电站智能调控等研究切入,持续构筑成体系的节能降耗和运维精细化成套技术,并初步构建起基于综合能源服务的负荷聚合平台,推动综合能源负荷聚合服务向商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公司还丰富了“看能”产品及应用场景矩阵,实现平台市场推广新突破,完成“看能”APPV3.0及运营管理平台的升级迭代工作,在已有”看能能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及新能源光伏集中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等业务平台基础上,规划搭建南网能源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推动构建能源管理数字化新生态。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资委关于“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的工作要求,结合“合规管理强化年”专项工作,加强完善以发展的策略为引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合规管理监督为重点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健全匹配业务构架的制度体系,着力优化制度标准,强化制度执行监督,固化合规风险内控融合成果,将合规要求、内控措施、风险应对策略融入制度、嵌入流程。承接制定《公司基于流程的内控体系优化升级工作规划》,推动控制措施与业务流程有效融合,强化业务部门内控职责等,结合公司业务流程体系、流程责任体系构建,将合规、内控、风险管理要求融入制度规范、流程环节和执行监督中。

  报告期内,公司统筹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安全管理强化年行动、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防风防汛及迎峰度夏专项工作,确保公司项目、厂站供能安全运作。修编公司安全管理办法,完善企业、项目和人员清单,制度标准清单,安全生产职责清单,确保各经营单位严守安全底线。

  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应急指挥中心支撑指挥决策能力,推动应急预案表单化;加大防风防汛和火灾等高发事件的应急演练频次,不断的提高公司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安规、事故调规等培训宣贯,逐步提升人员安全意识。及时开展公司2023年安全生产巡查,核实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情况,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

  自设立以来,公司与众多领先的节能产品与技术服务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涉及钢铁、汽车、家电、食品、石化、玻璃等多个行业,节能改造成果大范围的应用于医院、学校、酒店、办公楼宇、车站、商场等多种场景,使得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节能服务经验并建立了行业领先的建筑工业节能和光伏标准体系,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节能服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及工具箱。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主编或参的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超过30项,拥有的有效授权专利86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并拥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与成果。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配电设施智慧运维管理系统”经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专家组初审、复审,荣获2023年电力行业设施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公司致力于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数字化的结合应用,以“看能”能源管理平台、新能源集中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和智慧路灯照明系统打造综合能源数字运营管理体系,结合“数据+算力+算法”,支撑多能协同互补,开展近零碳示范区试点建设,促进源网荷储互动,通过物联、通信、调控、交易等技术,实现能源管理可观、可测、可控、可调。

  通过多年的实践,公司逐步建立起了完备的项目开发及运维、项目安全保障、设备管理和发电效率管理等体系,促进项目安全高效运行;同时,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了“看能”和“新能源集中运营”等数字化集中运营管理系统,促进项目运营管理由粗放、分散向精细化、集中式转变,通过数字化、智慧化赋能,大大降低经营成本并提升运营管理效率;依托“总部管控中心+区域运营中心+项目+协作单位”的“线上平台集中监控+线下现场服务”的运营管控模式,全方面提升项目运营效果。公司成立领军、拔尖、强基三级人才库,在库人数达170人,其中领军级专业方面技术专家4人、拔尖级专业方面技术专家5人,通过多年的市场锻炼,打造了一支专业的技术队伍和项目运营团队。报告期内,公司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完善,逐渐完备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实施超额利润分享方案,通过增量激励引导关键岗位核心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经过多年积累,公司成功实施了多领域的节能改造项目,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形成了聚焦强的客户粘性和品牌效应,为后续业务扩张打下坚实基础。公司还赢得了政府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给予的认可推荐和荣誉,是国家发改委备案和国家工信部推荐的节能服务企业,获得了公共设施领域、工业领域、建筑领域5A评级(最高评级)。随着体量规模和整体实力持续增强,公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的提高。报告期内,结合“品牌强企”建设要求,公司组织并且开展“南网品牌月”系列活动,使加强品牌建设成为员工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公司“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助力打造绿色工厂”案例入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并在现场发布;被中国节能协会授予“2022年度优秀会员单位”“2022节能服务产业品牌企业”;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公司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展示了一批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数字化赋能案例,赢得了观众、客户的认可与肯定。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随着节能改造项目增多,节能服务企业的资金需求慢慢地增加,特别是中小型节能服务企业一直面临融资困难的情境,因此资本实力和融资能力是制约节能服务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作为南方电网履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会同广东省人民政府出资企业一同成立的开展节能服务的专业化公司,公司具备拥有较好的市场信用,在绿色金融政策的支持下,公司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同时,公司自登陆长期资金市场以来,不断的提高治理能力和规范化运作水平,获得了监督管理的机构及行业协会的认可,在长期资金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多元化的长期资金市场进一步拓宽了公司的融资渠道。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注册资本约37.88亿元,净资产约72.26亿元,资产负债率57.26%,稳健的资本实力和良好的持续融资能力为公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南网能源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四川长虹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询价